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投资要闻 > 大摩联姻华鑫从头再来 海际大和为生存奔忙

大摩联姻华鑫从头再来 海际大和为生存奔忙

2011年02月09日 09:08    来源:本站观察    小刘

 大摩:作别中金联姻华鑫

  随着中国农历兔年的来临,摩根士丹利(以下称“大摩”)也迎来了在中国新的发展阶段。虎年末,大摩在中国做了两件事挥手作别合作了15年的中金公司,转身与华鑫证券联姻,成立新的合资投行。

   2010年的最后一天,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国内企业合资组建的合资券商公司全部获批,合资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包括中国市场的股票(包括人民币普 通股、外资股)的承销及保荐,以及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承销、保荐及自营交易,及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5年后可开展证券经纪业务。

  大摩出售中金股权,为其与华鑫证券合资铺平了道路。

  合资公司为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将在上海注册成立。华鑫证券在合资公司中持有三分之二的股权,而摩根士丹利持有三分之一股权。

  除了上述的股票和债券业务,大摩对去年刚刚上市的股指期货也抱有极大的兴趣。

  据了解,1993 年,摩根士丹利成为最先在中国设立分支的西方投资银行之一。

  1995年,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

  1997年,中金成功参与了中国电信(香港)(现中国移动)42亿美元的海外发行。此后,中金几乎从未缺席中国大型企业海外发行:电信、能源、金融、保险、医药、基建、汽车等行业龙头的海外IPO项目,其中大摩参与近一半。

  亲密关系只维持了最初的5年。2000年后,大摩逐渐退出了中金管理层,成为纯粹的财务投资人。此后,大摩被逐渐边缘化,终于放弃并决定退出。

  2006年,摩根士丹利成为首家在中国拥有全资商业银行牌照的外资银行,即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中国)。

  2007年,大摩启动出售中金股权的程序。与此同时,成功谈妥与华鑫证券的合作,同年12月9日,双方签订战略入股协议。但之后碍于证监会随之发布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相关规定,大摩不能同时在中国持有两家合资公司的股份,即参股华鑫就必须退出中金。

  2008年,摩根士丹利宣布入股杭州工商信托。同年,摩根士丹利和华鑫证券联手成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主要股东。此外,大摩还活跃在其它与中国有关的业务领域,其中包括并购咨询、海外融资、固定收益和商人银行等。

  此后,大摩重新启动了因金融危机而耽搁的股权出售。2010年5月,证监会正式受理了中金公司股权变更申请材料;11月8日,证监会收到中金的正式股权变更申请;据中国证监会网站的公告显示,11月26日大摩出售中金股权事宜获批。

  摩根大通:合资公司有望二季度开业

  在经历了5年的等待后,摩根大通终于将期盼已久的合资券商资格收入囊中。

  今年1月,摩根大通宣布,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与第一创业证券建立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公司名为“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创业证券将持股67%,摩根大通持33%。其总部将设在北京,从事中国国内的证券承销业务。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邵子力表示,这一合资公司的建立将为摩根大通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目前在合资公司人员配备方面,现有第一创业投行团队将整体平移到新公司,目前大部分人员已到位。由于公司最终成立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摩根大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合资公司有望在今年二季度筹备完成开始正式运营。

  去年中国A股IPO市场规模近4,900亿元,在全球排名第一,无疑对还未取得牌照的外资投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摩根大通在中国的业务开展颇为迅速,2003年获得QFII资格,2004年成立了合资资产管理公司上投摩根,2007年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本 地法人银行,2008年,合资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获批在中国境内开展期货经纪业务。到现在拿到梦寐以求的合资投行牌照,摩根大通在华已拥有较全 的业务条线。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度琪明(Gaby Abdelnour)表示,合资券商的成立将为摩根大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中谋求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与第一创业在2010年6月份签署合资协议,到最终获批,历时半年时间,但为了获得这张A股承销牌照,摩根大通已等待颇久。

   实际上,摩根大通是较早在中国寻找合资机会的国际投行。2005年,摩根大通曾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谈判,希望能联手购买陷入困境的辽宁证券49%股 权,但这一计划最终因为最后未通过监管层的批准而流产。而同期瑞银证券则通过参与重组北京证券,成功获得A股市场牌照,并在中国国企IPO中大展拳脚,跻 身国内投行第一团队。

  入股辽宁证券失败后,摩根大通再度寻找潜在合作伙伴,这次渤海证券进入其视线,不过,在经历了两年漫长的谈判后, 最终仍是合资未果。此后,摩根大通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和等待,直至去年与第一创业签署协议。而在期间,瑞士信贷以及德意志银行则先后同方正证券和山西证券成 立了合资投行。

  去年6月9日,摩根大通宣布与第一创业证券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合资成立一家在中国内地证券市场运营的证券公司,旨在开展承销业务。从签署协议到获批虽然只有6个月时间,但为得到这张牌照摩根大通已耗费了5年。

  虽还未正式开业,摩根大通显然已对这家合资投行抱以厚望,摩根大通高层曾表示,与其他合资券商的外方股东一样,摩根大通未来将利用在人才、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的专长为合资投行提供帮助。同时,将合资投行的业务与摩根大通香港、上海以及纽约分部组成的大业务部联系起来。

  海际大和: 被遗忘的合资券商

  在2010年第一个月底,合资券商海际大和终于迎来了成立5年来的第一单IPO。

  2010年1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公告,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创业板发审会通过。在康耐特光学招股书申报稿上,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海际大和)的名字悄然出现在主承销商位置上。

  作为中国入世后诞生的第3家合资券商,海际大和的中外方股东并非出身名门,实力在业界都不算强大。

  2004年11月开业的海际大和这些年几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由上海证券与日本大和证券组建的只经营证券承销业务的合资券商,除股改项目外,在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证券承销业务中一无所获。

  2004年11月,海际大和正式挂牌运营,注册地为上海,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上海证券、日本大和证券分别占注册资本的67%和33%。

  2005年4月,海际大和登记注册为保荐机构,控股股东上海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全部并入其中,上海证券在保荐机构名单中被注销。同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证券承销业务被临时叫停。

  海际大和的中资股东上海证券投行基础薄弱,日方股东也不算太强大,先天不足,后天又营养不良。海际大和成立后又只能从事股权分置改革保荐业务。

  成立后的3年内,海际大和可以说是颗粒无收,直到2007年该公司才获得一单债券承销。随后,又陆续做了几个债券承销的项目,但其在IPO、增发和配股方面,仍是空白。

  据了解,海际大和自成立以来就业务量不多,保荐代表人更是居于合资券商末端,同时流失也很严重。

  海际大和2007年2月曾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招聘,欲招聘保荐代表人6名,此后陆续在招人,但是效果不显著,而且仍有保荐代表人因无业务可做而陆续流失。

  此后,海际大和中方外方股东闹出“离婚”风波。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4月至12月的三个季度里,日本大和证券纯利润减少了11.3%,为593亿日元。而大和证券在3月底结束的会计年度,其第四季净损129.3亿日元,5年中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此外,有分析人士称,双方对管理层控制权的争夺和外资投行水土不服理念不同等因素,大和证券欲从海际大和证券撤资。

  而从2007年3月到2008年5月,海际大和的高管职责分工就进行了4次调整。

  令人惊奇的是,在2007年全行业大丰收时,海际大和的2007年度财报却显示,因为没有在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承销业务中有所收获,公司当年实现证券承销收入仅约151万元,竟不及营业收入中700多万元利息收入的1/4。公司竟然出现2338万元的亏损。

  不过,虽然海际大和自成立以来业务发展一直不顺利,而上海证券的母公司上海国际集团的换届和大和证券总部的次贷危机又加速了这一进程,而且还闹出了股东“离婚”风波。但去年海际大和终于迎来了其IPO的首单,或许这是他的一个新起点。

  财富里昂:业绩开始回暖

   财富里昂(原华欧国际)创造过很多第一。它是中国加入WTO后首家获准设立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首家规范批准的多牌照合资券商,它曾开创了两地上市公司 合并的先例,也曾因成功发行沪深两市首只无担保公司债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顾问和保荐机构开启了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新纪元。

  它也曾居A股发行家数排名第一、人均利润排名第一,并连续5年实现盈利。2008年,它跌入低谷,但现在,它正在慢慢地走出底部。

  投行业务走出U型底部

  2004年是财富里昂成立后的第一个完整业务年度,这一年,财富里昂的业绩是辉煌的。

  据资料显示,2004年,财富里昂完成岳阳纸业、新五丰、华帝股份、威尔科技、株冶火炬等5单IPO和振华港机、特变电工等2单再融资的主承销和保荐。按A股发行家数计,在业界排名第一。

   2004年12月财富里昂担任主承销商和保荐机构的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增发。由于采取了诸多创新因素,发行方案推出后,受到了机 构投资者的热烈追捧,网下开放35分钟即已经认购完毕。最终网下机构投资者超额认购88倍,冻结申购定金210亿元,代表申购资金525亿元,成为 2004年证券发行市场的一道亮点。

  同年,财富里昂还以人均创利52.43万元的业绩,在中国证券公司中人均利润排名第一。

   第二年,财富里昂再接再厉,完成16单股权分置改革项目,位居券商行业领先水平。其中,最可圈可点的是其担任股权分置改革首家试点企业三一重工股份有限 公司的独立顾问和保荐机构,并最终以93.44%的高赞成率顺利通过股改方案,这一事件甚至开启了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新纪元。

   2007年,财富里昂担任保荐人、主承销了潍柴动力A股公开发行,开创了两地上市公司合并的先例,为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开创了新的成功案例。本年度,其 还完成了株冶集团、风帆股份、七匹狼等多单A股发行主承销,以及中海集运等债券主承销项目。截至该年底,财富里昂连续5年实现盈利。

  该年8月31日,因其成立以来的优秀表现,财富里昂获得由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创新类券商”资格。

  但在2008年,随着A股市场进入熊市,财富里昂的投行业务跌入谷底,当年,财富里昂虽作为保荐人与主承销商,成功发行沪深两市首只无担保公司债券(“中联重科公司债”)。但其首发项目却颗粒无收。

  在接下来的两年,财富里昂的投行业务虽有所回升,但仍然未重现往日风采。

  2009年,财富里昂首发项目仅有神开股份一单,揽入承销与保荐费用2154.18万元,排名第30位,当年参与首发项目的券商为38家。

  2010年,财富里昂承销家数较上年有所上升,为3家,它们分别是:嘉麟杰、广田股份和亚夏股份,3家公司共为财富里昂带来承销与保荐费用1.54亿元,使其当年在58家参与首发项目的券商里排第28位。

  WTO之后的首家合资券商

  财富里昂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获准设立的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注册地在上海。

  2002年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证监批复,批准财富里昂设立。

   2003年4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法国总理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合资公司运营协议的签字仪式,标志财富里昂的正式成立。 同年5月26日,财富里昂正式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财富里昂成立当年,即实现收入相抵,并略有盈余。

  财富里昂原名华欧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12月2日正式更 名为财富里昂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它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获得A股、B股及人民币债券承销资格的合资券商。2008年6月14日,财富里昂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取得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和A股经纪业务许可,成为中国加入WTO后,首家规范批准的多牌照合资券商。这成为我国证券行业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高盛高华:投行业绩大变脸

  2010年是国内投行的丰收年。据统计,去年国内IPO承销收入增长逾两倍达170亿元,但在这场IPO盛宴中,合资券商却收获无几,其中,高盛高华更是在A股IPO中颗粒无收。

  而仅仅几年前,高盛高华还风光无限。2007年,高盛高华承销保荐费用收入高居行业第6名的位置。

  有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一情况是因为其控股方高盛更看重对在华业务的控制权,缺乏“本土化”举措,因而在A股市场拓展的灵活性上存在不足。

  投行业绩耐人寻味

  高盛高华成立于2004年12月,2005 年11 月获得保荐人资格,目前其主要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收购兼并等财务顾问服务和一些经纪业务等。

  2010年,高盛高华投行业务急剧下滑,颗粒无收,而就在上一年,其在首发承销项目中还以1亿元排名第13。

  有趣的是,翻查高盛高华成立以来的投行业绩,颇有规律可循。自公司获保荐人资格以来,公司IPO业务总是在一年吃零蛋,下一年业绩飙升中轮回。

   2006年公司没有承销IPO项目,2007年高盛高华业绩飙升,全年承销首发项目2个(中国平安和宁波银行),联席保荐1家,公司当年承销与保荐费用 超过3亿元,排名第6。而到了2008年,公司竟又没有IPO项目了。算下来,5年时间,高盛高华只承销保荐了首发项目3个。

  有业内人 士认为,这是由于高盛高华的投行业务与在香港的高盛(亚洲)同属一个团队与平台,因此在这种全球运作的模式下,合资券商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决策权相对有 限,较难发挥本地化优势。而如果高盛高华的中国投行业务今后不再隶属于高盛(亚洲),成为类似高盛日本分公司这样的独立实体,直接向纽约总部汇报,或许能 进一步提高公司内部的决策效率,推动高盛高华的市场业绩提升。

  强大的控股方

  高盛高华是由高盛集团和其在中国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高华”)共同出资组建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其中,高盛公司有33%的股权,高华公司有67%股权。不过,业内人士称,高盛才是高盛高华的控制方。

  高盛与摩根大通、美银美林被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主宰美国投行界的“三巨头”。

  1994年,高盛开始进驻中国内地,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高盛也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及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

  高盛在中国的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中已经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业务网络,并在中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以及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过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包括:中国移动通信于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 售,筹资4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除日本外)规模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中国石油于2000年3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9亿美元;中国银行 (香港)于2002年7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6.7亿美元;平安保险于2004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18.4亿美元;中兴通讯于同 年进行的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亿美元,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国交通银行于2005年进行的海外上市项目,筹资22亿美元,成为第一 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银行;以及中国石油于同年进行的后续股票发售,筹资27亿美元。2006年,高盛还成功完成了中海油价值19.8亿美元快速建档发 行项目以及中国银行111.9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这是至发售日中国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开上市项目。

  不过与中金公司、瑞银等强劲对手相比,高盛在中国的投行业务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2009年,除了A股市场上招商证券的IPO,该公司还完成了包括中国太保、盈德气体、恒大地产、宝龙地产、花样年在内5家中国企业的港股IPO。

  当年,高盛为中国企业完成的股票再发行与可转债项目却较IPO项目出色,该公司完成了9宗海外增发与可转债交易,集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此外,高盛还为6起中资企业参与的大型并购项目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交易累计金额达69.7亿美元。

  但与其全球投资银行业多年来的王者地位相比,高盛在华合资投行高盛高华近年来的表现不如主要竞争者中金公司、瑞银证券。而如何发挥高盛全球业务优势,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进而赶超瑞银证券、中金公司等强劲对手,是高盛高华未来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华英证券:

  RBS拓展中国业务的平台

  2010年11月,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与国联证券公司决定合资组建证券公司。

   早在去年年初,RBS就表示有意在中国国内申请合资券商牌照,以完善金融版图。经证监会批准,双方通过一年多的接触洽谈,计划年内共同筹建合资公司华英 证券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落户江苏无锡,注册资本为8亿元。其中,国联证券持股66.7%,RBS持股33.3%,达到了外资公司法定比例的上限。新成立的 华英证券主要致力于发展投行业务。投资银行各业务部将提供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收购与兼并、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在这之前,北京华英证券已开展了与证券的相关投资业务,为这个新兴起的合资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等待证监会审批的同时,双方就已开始筹备新建的合资公司。

  RBS是首家即将获得国内合资券商资格的英国银行,也是继摩根大通在去年6月宣布与第一创业建立合资证券公司后,又一家即将拿下国内证券业务资格的外资银行。RBS建于1727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该银行在英国的法人、个人及海外银行业中排名第一。

  2000年,该行与英国西敏寺银行合并,成为世界排名第五的国际性商业银行。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9月,前身为无锡市证券公司,2008年更名为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

  2005年11月,国联证券获得规范类证券公司资格,2007年9月获得创新类证券公司资格。

   2009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28,461万元,排名第49;净利润57,936万元,排名第45;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达到1,068,657万 元,排名第38;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97,111万元,排名第50;营业部平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4,624万元,排名第9。

  国联证券投行部门目前规模在60人左右,其中保荐代表人10人。

   据悉,证监会许可的合资券商的牌照将允许RBS从事股票与债券融资的承销业务,但不能从事股票经纪业务,而国联证券则可以从事经纪方面的业务。由于监管 层对于合资券商经营范围的限制,RBS与国联证券此次合作仅涉及投行业务,主要集中在股票与债券融资的承销上。国联证券将拿出其投行部分与RBS合作,并 进行规模扩张。

  目前RBS拥有一家本地法人银行、租赁公司,以及参股一家期货信托公司。RBS一直希望在中国内地发展批发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合资券商的建立将成为RBS拓展中国内地业务的平台。所获得的合资券商资格,将是RBS艰难渡过金融危机,拓展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

  面对此前已建立合资券商的外资大行,以及国内本土投行的激烈竞争,RBS似乎更看重的是合资券商牌照带来的机会。因为,仅仅是与A股上市的相关业务,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了。

  西方经济体对市场的严格监管,将无疑使投行业务转向亚洲市场。不过尽管RBS已经在中国内地迈开了成功的一步,然而,要获得更多更广阔的发展,RBS还需更加努力。

相关阅读:



莫泰腐败大摩折戟案 春天经济型酒店已过去
一场纷纷扰扰的大摩甩卖案已到终局,五年豪赌割肉出局的背后,雪藏三年的腐败案终于浮出水面,这让大摩折戟中国经济型酒店投资。事实上,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春天已经过去,谁将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莫泰连锁财富赌局胶着:PE财团与大摩互不相让
只是,竞购方——法国雅高集团(Accor)与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结合收买体、美国喜达屋集团旗下基金Starwood Capital Group(下称“喜达屋”)与锦江之星结合收买体——虽有心,而大摩却要得更多,不肯随便示好。


华莱坞大摩基金70亿元规模 PE主流非电影资本
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秘书长刘德良开出 的涉足影视投资的PE基金名单中,就有中风投、星空大地、华盈星影视投资基金、一壹文化投资基金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大约是大摩华莱坞基金,这只今年初成立 的基金由摩根士丹利与无锡(国度)数字电影产业园区共同发起,总范围70亿元钱。


如家想购莫泰股权 大摩魔鬼叫价
  如家原本是被大家看好竞购莫泰股权的,可惜半路杀出一个强大对手的竞争。


中投买下大摩日本房贷资产 投资风格转向保守
2月21日,市场传出消息称中投联合黑石集团(BlackStone,又译作百仕通),以远低于11亿美元面值的价格,从摩根士丹利手中购买了日本一房地产贷款资产组合,价格相当于该资产账面价值的35%。消息称,该笔交易于去年达成。


消息称大摩将出售莫泰 交易价值或达10亿美元
据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摩根士丹利将出售上海莫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莫泰”),预计这项交易的总价值为最多10亿美元。


大摩10亿美元卖莫泰:锦江之星退出如家或接盘
包括如家、锦江之星、中青旅、雅高等目前都已与莫泰控股方摩根士丹利进行了收购洽谈,摩根士丹利给出的报价约10亿美元,锦江之星鉴于报价过高等原因已基本退出竞购,而如家则最有可能成为接盘者。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