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会员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险投资案例 > 做好企业需要内外兼修

做好企业需要内外兼修-7

2012年08月16日 01:39    来源:搜狐财经    王晋添

  企业文化固然是自然形成的,可是它也需要人力促使它做一些我们所需要的改变。企业文化应该如何发展起来?一般来讲,有三种方式,我们分别称为圣主型、贤相型、集团型。

  所谓圣主型,就是企业有一个主导者或者创立者,一般指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他本身有一套很完整的而且自认为很正当的价值观,把这些价值观推而广之,就形成了企业文化。此类企业的主管者本身强有力,都富有经验和知识,也有一套很好的理念,又有很坚强的信仰,所以由他们来塑造企业文化,效果相当理想。比如王永庆先生,他在台塑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员工灌输他的理念,让大家来接受他,使得台塑人都有共同的想法,建立共识,这是很典型的圣主型的做法。

  圣主型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是,由创立者扮演施话者,把自己的理念不断地灌输给班底,班底即受话者。受话者接受了施话者的理念后,再扮演第二道的施话者,把这些理念灌输到干部中去,这时候干部就变成受话者。干部接受以后,再传给员工。得到了员工的认同,那企业上下达成共识,就成功塑造了一套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内的社会化过程。

  如果企业的创立者不愿意做或者认为自己不够条件来做,可以请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又敬重的人,让他扮演高明的宰相的角色,帮助企业树立一套企业文化,这叫贤相型。比如统一的高清愿等,他们扮演宰相的角色,代表创立者在企业里面塑造出一种理想的文化。

  贤相型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是,创立者觉得自己来塑造企业文化有点困难,不如找个靠得住的人,而且他本身的理念跟自己也很接近,只不过我讲得不那么清楚,而他可以代替我讲清楚,所以请他来扮演施话者的角色。而这个人通常称为老板的红人。他要去揣摩创立者的想法,通过彼此的沟通,把自己的理念说给创立者听,创立者认同以后,他再去把这套理念向干部们传播。当然这要看这位红人的声望、能力及表现能不能被干部们接受。如果能接受的话,干部们就愿意扮演受话者,把红人的理念向员工推广,获得员工的认同。

  集团型的意思是说企业的创立者,以及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通常都是高层主管,他们采取互动的方式来共同塑造企业文化,比如宏碁等企业。

  集团型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是,创立者跟高层主管在年龄、背景、能力方面都相差无几,高层主管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大家谈得来,又常常在一起,因此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找出企业应该树立的文化到底是什么。由创立者跟这群举足轻重的人物共同扮演施话者的角色,使干部了解他们,接受他们,当然这当中也免不了要有互动。互动的结果如果达成共识的话,那么员工很快就会认同。

  宏碁的文化就是集团型的,由施振荣先生和他身旁的一些重要的高层互动而成。施振荣先生认为,人性本善的管理模式,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第一圈的建立,即他跟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不是能够真正地达成一致的看法。只要这些人达成共识,第一圈就建立起来了。日后所有的员工都会被第一圈所同化,因为就算有员工不相信人性本善,想要混进来,伪装成为大家的同伴,也很快就会被拆穿。如果他没有被拆穿,就表示他伪装得好,伪装到最后,也变成真的了。所以只要第一圈够强,本来是真善的当然会融入我们的圈子,本来是伪善的,迟早也会被我们同化。施振荣先生强调,如果认为人性本善是正确的,而且要用做企业文化的中心思想,那就应该贯彻到底。不然的话,员工认为这种口号不过是一种形式,不具有实质意义。

  一般来说,少数高阶层的人有一些想法,如果我们不相信他,他自己也犹豫不定,这就不可能成为企业文化。如果少数人非常坚定地认为的确是这样,那么后来的人自然不会怀疑,久而久之就会被同化。

  有很多人问我:“我们企业有七年了,我们是不是要有一套企业文化呢?”我说:“实际上你们已经有企业文化了,没有企业文化就不能活到七年,只不过你们没有整理出来而已。”如果要整理,可以按照上面的三种方式,选一种适合自己的。

  不管要形成哪一类型的企业文化,都要注意,总经理在宣布一件事情时,应该把各部门的经理都找来,或者把有关的人通通找来,充分沟通以后,看看大家是不是认同,如果认同了,大家就要在不同的地点讲同样的话。我们中国人很奇怪,如果主管彼此之间有不同的意见,员工就很容易投机取巧:反正你和他的看法不一样,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只能利用这个空隙,选择对我们有利的道路。假定发现每个主管讲的话都一样,那时候员工就会很自然地接受企业的主张,就会贯彻实施。

  我们把这个权交给创立者,也就是交给老板自己选,你要走圣主型的路可以,要走贤相型的路也可以,或者走集团型的路也可以。这三条路成功的例子都很多,而且都是可行之道,最重要的还是看老板的抉择。

  我觉得这方面老板要负很大的责任:第一,他觉得有没有必要,如果他觉得没有必要,谁来创造都没有用。第二,他最喜欢哪一条路,如果他不喜欢,别人做了,还要挨骂,吃力不讨好,谁愿意做?

  企业文化要适时调整提升

  文化,通俗地说,就是一些花样。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花样,美国人有美国人的花样,日本人有日本人的花样。花样是会改变的。拿中国人来讲,以前的中国人有很多做法,虽然现在我们保留下来,但并不是跟原来的一模一样。文化会根据实际的情况,自行修补。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一定要常常修己以适应文化的改变,而文化也要常常修补以符合人类的需要。

  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并不是说一经建立,永远是这样,谁都不可以有任何改变,而是要不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企业文化的调整也有三种方式:

  1、自主型。老板自己动脑筋把基本价值观重新思考一下,确定下来以后把新的价值观跟原来的价值观做一个比较,然后找出差异,并把差异不断地向干部灌输,要求干部也跟着改变想法。老板本身强有力,又感觉到基本价值观有修改的必要,而他又能够发挥影响力,那么就可以采用自主型的文化调整方式。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当前页:7 [1] [2] [3] [4] [5] [6] [7] [8] [9]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2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1684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中国互联网学会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