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政策法规 >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及解决对策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及解决对策

2015年01月11日 08:05    来源:中国风险投资网    网站管理员09

  解决农村金融供需非均衡性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供需总量矛盾。1、建立农村信贷风险分担体系。首先,确保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农业贷款贴息、农村不良贷款补偿和贷款奖励等方面,形成财政对农业贷款的直接补偿机制。其次,推动农村担保业务发展。可由政府出资设立农村担保机构,引入商业资本入股,增强担保资本实力。也可鼓励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努力解决农村信贷担保难题。第三,引导保险机构扩大农业保险业务,积极开展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农村物流等新型保险业务,对风险较高、保险机构不愿涉及的行业由财政予以适当补偿。

  2.健全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目前人民银行已开展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考核,然而由于金融竞争不充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大多存款量大,信贷资金并不缺乏,存准率下浮对其吸引力不强。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在鼓励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在县域的贷款投放与其存款吸收不成比例,必须予以重视。可考虑制定农村地区信贷投入相关法规,形式规定各类金融机构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三农”,以增强机制约束力。

  3.大力拓展农村融资渠道。大力培育农村经济体的社会融资意识,引导其拓展思路,多渠道解决融资困难。推动农村产业实体通过整合壮大实力,做好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债权、股权融资辅导,促使其通过发债获得低成本融资;多渠道、多方式引进资本,增强农业企业资本实力,对条件达标的企业促使其通过创业板、中小板上市融资。激活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产业,积极引导基金、信托、租赁、担保等融资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促进农村地区融资格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信用档案建档和评级工作,加快征集与金融机构无信贷关系的农村企业信息,扩大入库企业信息面,通过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

  (二)解决结构供需矛盾。1、加快城市与农村金融的融合。金融机构要积极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在经营理念上转变对农村市场的偏见,增加农村地区机构网点和服务设施,为活跃农村金融创造条件。金融机构应合理定位市场,主动挖掘农村市场客户,降低客户准入门槛,逐步扩展新型农村经济主体客户。引导涉农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合理确定自身客户重点,走差异化的经营路子,形成既有侧重又有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

  2.发展农村小微金融组织。应大力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小微金融组织,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积极组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涉农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小微经济体的金融供给。认真落实民间投资优惠政策,促使农村民间金融走向阳光化、正规化。

  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应在贷款担保方面有新的突破。依托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农产品等农户有效资产开发新的贷款业务品种。探索适合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信贷产品,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介入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大力推广订单金融,以农产品订单为纽带,对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捆绑,开发新型信贷产品。在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进一步丰富信用贷款业务种类,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农户、企业提高贷款额度,放宽审贷条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制”特征,导致长期以来农村地区落后于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更使得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向城市。金融作为资金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源,也随同这一趋势,向城市地区聚集。对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忽视,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薄弱,金融供给与需求缺口较大。同时,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模式被逐渐打破,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迫切需要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农村金融非均衡供需问题分析

  (一)农村金融供需总量矛盾。从供给方面看,我国农村金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供给性抑制。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尚未放开,低存款利率对社会资金吸引力较弱,导致资金分流,储蓄率持续下降,信贷资金供给有限;另一方面,农业的高风险性、农村贷款业务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以及贷款需求的分散性、小额化所导致信贷业务规模不经济问题,使金融机构始终对农村信贷缺少动力。

  从需求方面看,随着农村地区小农经济模式逐步瓦解,规模经营主体快速增加,广大农民经营意识和金融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大,但是由于农村地区事实上的贷款门槛高、贷款利率高和审批时间长等客观因素以及“熟人社会”的行为偏好,使得民间金融大行其道,对正规金融形成了“挤出效应”,造成对正规金融的有效需求不足。

  (二)农村金融供需结构矛盾。1、金融机构存款业务定位与农村贷款需求增长的矛盾。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及以下机构业务权限很小,基本无信贷审批权,主要业务定位为办理存取款、结算、汇兑等基本业务,成为只存不贷、或少贷的“储蓄所”,吸收的存款被大量上存,信贷资金转移出农村。

  2.农村信贷需求多样化与信贷业务创新滞后的矛盾。首先,农户信贷需求从生活消费性需求向产生经营性需求变化,小额信用贷款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经营性大额信贷需求。其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家庭工场、贩运大户等农村新型规模化经济主体不断壮大,金融服务对象层次增加,金融产品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对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强烈。第三,农村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提高,新型经营方式不断涌现,而金融机构对介入其中的金融产品开发不足,信贷业务类型单一,导致金融产品供需结构性失衡。

  3.传统金融服务需求与现代金融服务供给的矛盾。农村地区居民对金融业务的认识仍然主要集中于存、贷、汇等传统业务,需要实体的机构网点为其提供人工服务,既对其他新型业务知之甚少,也对现代化的自助服务设备、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服务方式接受程度较低。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点我访问新系统
点我访问新系统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加盟代理 诚聘英才 常见问题 留言反馈 投资人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价目表 旧版栏目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