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推地显“诚意” 拿地热情一线城市升温-2
事实上,经过楼市调控的“洗礼”,房企在土地市场的抉择更加理性,自2011年以来,“地王”已甚少出现在市场中,且成色暗淡不少。今年年初,一些地方政府以低价推出大量土地,但房企甚少问津。分析人士认为,虽有资金链趋紧的因素,但也反应房企整体的谨慎态度。 上半年不少房企销售额有所增长,但由于低价销售的情况居多,导致房企的利润率明显下滑。不少专家还认为,这将造成企业在面临高价地时,拿地意愿和能力更加不足。 而在近期的新增供地中,多数土地的出让方式以“价高者得”的拍卖为主,甚少有土地采用考量综合能力的招标出让,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土地的成交价款。以北京为例,在本月新增的31宗土地中,8宗采用招标出让,其余均为拍卖出让。 此外,在经历了此前几年的拿地热潮后,不少房企的库存量已经攀升至高位,对土地的“饥渴”程度并不明显。根据链家地产的统计,以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面积估算,恒大、中海等18家标杆房企的土地储备,足够未来7年开发。其中,恒大、雅居乐、绿城、合生创展的土地消化周期分别为8.2年、10.4年、11.4年和29.7年。 在个别城市,土地储备规模也已远远超出市场需要。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自2009年以来的三年半时间里,大连、唐山、哈尔滨等城市的新增供地,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消化。高供应压力将在这些城市长期存在。 业内人士认为,受上述因素影响,未来土地市场虽能保持较好的成交势头,但“地王”出现的几率并不大,“地王”成色也面临不足。多数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上半年土地成交冷淡,今年一线城市以及部分热点城市恐难完成年初制定的土地供应计划。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土地供应节奏骤变,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同时也难以迅速增加市场供应。他建议,应加快土地去库存步伐,并保持持续稳定的节奏,从而给市场带来稳定预期。 |
相关阅读: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2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