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创投缺席创业板 PE称回归仍有难度
<< 深创投08年投资50个项目 将增资至200亿元 | 资本不再拒餐饮千里之外 未来黄金十年值得期待 >>
发布者:[Venture Capital] TAGs:[]
CBN记者了解到,红杉中国、智基创投、经纬创投、北极光等活跃在市场上的外资创投们,均没有项目出现在此次108家的企业名单中。曾有市场传言称茁壮网在首批申报名单中,该公司2009年获得了3735万美元的融资,其中兰馨亚洲3000万美元,达晨创投5000万人民币。
外资PE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大多采取“两头在外”的“红筹模式”。一直以来,也是外资PE的优势。尽管在理论上也许可行,但短期内,已经设计海外上市架构的公司,要“回归”创业板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国家外管局的142号文事实上将外资PE本身募集人民币投资路径“堵死”,目前外资PE只能通过设立“中外合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然后以该合资企业为平台发起人民币基金, 如上周抢滩上海浦东的黑石等7家外资PE,但这些外资PE的国内LP(有限合伙人,指基金出资人)和国外LP的利益分配牵涉复杂的法律问题,有些在国内根本没有出台过相关细则;另一方面,国务院10号文又把外资PE拿手的“两头在外”的红筹上市模式拖入了“无限期”审批的阶段。 一位外资PE合伙人向CBN记者“大叹苦经”:在国内募集人民币基金吧,先不谈行政审批流程,国外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如私人银行等为各家PE与LP搭建桥梁,解决谈判和协议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国内并没有这样的机构;此外,一些国内创投与LP的协议条款也很“看不懂”,比如说一个投资项目的估值应该有多高,在国内是创投的合伙人说了算,但国外要第三方公司出具独立审计报告才行,虽说入境随俗,但如果都按照国内习惯来操作,国外的LP是否认可呢? “我们压力很大。”这位合伙人说,一方面还在摸索,到底怎么在国内操作一个人民币基金;另一方面金融危机造成海外资金流动性收紧,外资LP又非常看好国内投资机会,非常关心这些项目何时退出,“我们要向LP有所交待,拿了钱不投项目不行,只投项目没有退出也不行”。 越来越多的外资PE开始拉近自己与创业板的距离。上周7家外资PE也签署了落户上海浦东的协议,高调宣布在国内资本市场淘金,凯雷、KKR等更是有意步其后尘。对基金某些领域的准入以及报批手续的繁杂,一度也阻碍了他们的投资效率。 目前,外资创投设立人民币基金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审批事项的通知》以及《商务部关于下放外商投资举办投资型公司审批权限的通知》,据CBN记者了解,这类人民币基金依然在投资、退出等等环节面临一些问题,如行业限制,如果所投企业在外商投资目录的受限行业中,那即使是用人民币投资,也还要取得商务部的准许。 相关阅读:
|
|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