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投资要闻 > 渤海基金探疑 逾30亿元投向种植及医药等行业

渤海基金探疑 逾30亿元投向种植及医药等行业

2011年01月10日 02:02
<< 300亿元风投资金将转向定向增发 追求更高回报 | 国资创投有望有条件豁免转持 发改委摸底新政影响 >>
发布者:[Venture Capital]  TAGs:[]  
字体:    
 沉寂整一年之后,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简称渤海基金)悄然快速出击。一位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自6月份参股奇瑞汽车之后,渤海基金手头仍有两三个在投的项目,预计2009年将有三十多亿元金额的项目投资,涉及从种植业、医药行业以及制造业。

  另一方面,虽然成立之初,渤海基金便提出要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原则,依据国际产业投资基金的标准建立规范的基金运作结构。但是,由于受基金的地方政府设立背景、管理公司的出资人持股构成、公开的投资项目并不为市场所看好等因素影响,基金的市场化运作程度一直受市场怀疑。2008年,基金管理团队元老的离职,以及至今对外的低调沉默更使得疑声不断。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渤海基金高管、以及一些曾和该基金有过密切接触或业务合作的人士,试图探究这家产业投资基金先行者神秘面纱背后的真实运作状况。

  避08年估值高峰

  “基金正在进行第二轮募资,以为即将投完的一期资金做准备。”一位接近渤海基金的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说道。

  在首轮募资中,渤海基金共募得60.8亿元人民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开发银行、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天津市津能投资有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包括集团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分别出资10亿元,与基金同时成立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渤海基金管理公司)出资0.8亿元。

  对于第二轮募资,渤海基金管理公司执行董事石磊说道:“渤海基金始终在积极考虑适时地启动第二轮募资,并且不断地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投项目,投资的任何项目都关系到募资,投好的项目、控制好风险、真正实现回报,是对第二轮募资最直接的支撑;二是项目储备,让未来投资人看到潜在的资金回报预期;三是内部制度的完善和优化,以及团队的能力提升和默契配合,这也是前两个方面工作的基础。”

  据前述业内人士的说法,从成立至2008年底基金共投了两个项目,年初账面上的资金额约为三十多亿元。

  “2007年我们投了两个项目。在2006年底挂牌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基金都在招募团队。次年4月,第一次董事会之后,管理团队才真正成形开始推进项目。七个月后,我们便投了两个项目。其中天津的无缝钢管是中国石油套管生产的龙头,产量和收入都在全球前三位;而成都银行则是中国西部城市商行的龙头。”石磊介绍道。据此前媒体报道信息,2007年11月,渤海基金以15亿元的价格从天津钢管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天钢控股)手中购得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20%的股权。而天钢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即为渤海基金管理公司22%的持股股东天津泰达。同期,渤海基金以9亿元的价格购买成都市商业银行股份公司 3亿股的股份,占增资扩股后总比例的9.23%,位列第三大股东。

  关于已投资企业现时的运营情况,石磊谈到:“可以肯定的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已投资企业始终在稳健经营,其中也有企业更具前瞻性,提早对危机进行准备,很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同时也都为下一轮经济回暖后的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2008年,渤海基金的项目投资呈现空白,这反而使其躲过了市场估值的高峰劫。“其实在去年年初,有很多项目都在谈判,或者项目正处于尽职调查的关键阶段。但是直到2008年年中,由于二级市场的高估值,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期望值也随之高企,我们感受到了很大压力,因为高估值直接意味着高风险。但是也不能不投,对管理层来说,放缓投资进程就意味着今年可能无法给投资人交答卷。这给管理团队造成了非常大的考验。我们一直在做思想斗争,内部不断地开研讨会,到底该怎么看待当时的市场,到底该怎么去把握投资。最后逐渐地形成一个观点,市场的风险积聚较高,从这个角度讲,应该对风险有充分地意识,因此主动放缓了投资的进程。但仍很煎熬,直到雷曼出问题,市场完全掉头急转直下,我们的压力才得以释放,突然觉得解脱一样。很庆幸,如果上半年投了,这些项目也许就会出问题。现在回头来看,整个过程很艰难但是收获很大,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也受到了投资者的肯定,真正保证了投资人资金的安全。”石磊说道。

  30亿元项目投向

  2009年6月,渤海基金联合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鼎晖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等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汽车)注资29亿元人民币,对应共获取约20%的股权。这似乎仅仅是个开始。“年初起,渤海基金便开始大规模投资。从种植业、医药行业到制造业,今年已经投资或者正要投资的项目大概有三四个,每个项目的金额5至10亿。”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而石磊亦透露,2009 年肯定会加快投资节奏,管理层对中国经济以及市场的整个前景抱有信心,都希望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扩大投资。

  在新项目的行业选择上,石磊谈道:“现在有七八个行业是我们正在主要看的。但从投资选择的角度讲,除房地产之外的所有行业都是我们关注的范围。”

  “从项目的所有制性质上讲,国企改制肯定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领域之一,由于基金为国资性质,这种身份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能帮助国企实现价值的提升。而民企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现时期民企在贷款上有比较大的困难,更需要直接融资的支持。”石磊说道。

  “我们每个项目的投资额下限是三亿元。这就要求被投项目是成熟企业,有过往业绩可以参考,而企业规模至少达到了中等以上,一年的净利润在几千万元、甚至一个亿以上。当然这其中根据不同的持股比例,有一个很大的弹性空间。”石磊表示,“对于持股比例,章程上没有限制,只要双方认可,少量持股、控股、或全资收购都可以。具体要根据每个项目的情况来定,投资的目的是创造共赢,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目标公司及其核心骨干、原有股东及进入的新股东,多方利益体平衡合作的一个状态。根据所可能的状态,我们对投资回报进行测算,来决定要不要投资。从我们自身来讲,不排除控股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基金现时已投资的项目,例如天津钢管、成都银行和奇瑞汽车,都系近两年内将计划上市的项目。对此,石磊说道:“Pre- IPO投资是过去几年在市场非常向好、不断发股的情况下,股权投资基金最为追捧的一个类别,有时甚至会忽略估值的过高。但是前段时间市场波动后,几乎没有新股发行的环境下,简单的Pre-IPO交易已经暂时消失。从长远来讲,Pre-IPO投资只是一个门类,股权投资有远远比这个门类大的空间。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希望通过企业重组、资源整合,为企业带来资本之外附加价值,提升企业价值和盈利,从而分享获利。”

  “关于被投资项目的管控问题,一般情况要取决于持股的比例和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当然也根据每个基金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来定。每个基金有不同的风格,很难说,管多好还是管少好,是通过任命管理层还是通过任命董事的方式管好,各有各的经验和效果。实际上所有的管理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怎么用好。” 石磊说道,“我们自己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充分发挥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希望把这两点在投资时就看得很清楚,这样才会在投资决策之前就有一套针对特定企业的管控策略。每个企业都有特殊的地方,一定要量身设计,根据项目持股比例、管理层能力,根据发现的风险点,根据基金自己的资源、人力情况,去做调整。同时并行的也要有一套统一的制度。比如对于被投资企业进行定期的审核,由专门监控的项目团队负责,根据需要了解企业财务、经营动向、风险控制等方方面面的状况,定期形成报告报到投委会接受审核。我们认为这样的方式是合理的。”

  探疑一:政府介入程度

  2005年6月,国务院有关领导到天津参加亚欧财长会议开幕式,听取天津市有关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工作的汇报。天津市政府将进行产业基金试点作为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同汇报,获领导同意。7月,市政府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同意,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天津市政府正式筹备。2006年底,渤海基金正式挂牌,成为了经国务院特批、国家发改委负责实施组建的国内第一支契约型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以契约型形式设立,存续期为15年,获批总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

  在地方政府主导设立的背景下,渤海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存有多少政府意志因素颇受市场关注,包括渤海基金的投资区域定位限制、由此带来的项目推介、以及公司人事架构等各个方面。

  基金的揭牌仪式上,天津市领导曾明确了基金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滨海新区和其他环渤海地区,重点投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实现国家对渤海滨海新区的定位,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从而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参与经济全球化。”具体地说,按最初的章程约定,基金投资资金将按5:3:2的比例,投资于天津、环渤海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企业。

  据一位接近渤海基金的人士对记者透露:“这种范围限定对管理团队的发挥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逐渐地,市政府方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对地域性的要求有所降低,其实只要基金在渤海,就能提高天津的金融位势。”而监管层方也传出过类似的信号,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渤海产业基金是天津报上来的,因此基金建立在滨海新区开发的基础上,80%的资金都用于天津和环渤海地区,但是,产业基金一旦运作起来,需要追求好项目和高回报,好项目不一定局限在天津。

  对此,渤海基金管理公司执行董事石磊对记者表示,投资区域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滨海和环渤海,辐射全国。“渤海基金的设立和天津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密不可分,天津和环渤海是我们投资开展的重点区域。同时,基金的投资还是全国范围的,各方领导也很开明,都要求渤海基金的投资是以为投资人创造良好回报为根本标准。”石磊说道。

  市场的另一个关注点在于,基金在项目筛选和决策上,又有多少的政府推介因素?基金管理公司的副董事长郝晓远为前天津市发改委常务副主任,现为管理公司全职派驻的最高级别领导。曾有媒体披露,基金成立后不久,天津市政府就向其推荐了空客天津项目、中石化炼化项目和滨海新区区内交通建设等三个大项目。

  “具体投资过程,政府方是完全不参与的。但是作为被批准的第一支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其优势之一。另一方面,我们和相关的上级政府部门的沟通比较通畅,比如针对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发展向国家发改委寻求指导意见,或者就拟投资的特定产业未来的走向、格局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从沟通中得到指导,助力投资的成功和公司的健康发展。”石磊表示。

  探疑二:人事机制的市场化程度

  2006年底,渤海基金管理公司同时挂牌成立。该管理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其中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主要股东,分别持有48%、22%的股权,而基金的六家出资人则各持有5%的份额。管理公司的董事长由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出任。渤海基金委托管理公司管理运作其基金资产。

  “管理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整个专业投资团队,由市场化招聘完成的。”石磊强调。据记者了解,现时的投资团队管理层主要有五人,分别原来曾就职于麦格理投资银行、通商律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百利吉亚投资、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等。这五人也即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简称投委会)全部成员。

  “公司的管理层级别设置以及项目的投资决策流程,我们都参考了国外相对成熟的经验。投、管、退各个环节均以投委会为项目决策中心。首先根据项目初步情况进行立项,立项后,根据行业了解和企业交换资料,向投委会提交内部决策报告,由其批准是否进入尽职调查阶段。尽职调查过程中所需涉及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等亦由投委会批准授权。调查结束后,项目团队向投委会提交尽职调查报告以及未来的协议合同,由投委会表决通过、否决报告或者提出补充调查、调整合同等。对于获批的项目,在合同签署和入资完成后,由项目团队向投委会定期汇报项目情况。最后项目团队将在时机合适时向投委会提交退出报告、估值报告、退出方式评估等资料,由投委会决策。”石磊介绍说。

  “投委会的人员组成由董事会批准。但是投委会的决策机制是独立和既定的,以投委会全体人员每人一票投票表决通过,董事会不参与具体投资决策。”石磊补充道。

  针对外界所说的基金项目投资所需的层层审批,石磊解释:“渤海基金所有的投资决策都是在管理公司专业团队的内部流程里完成的。在这之后,从渤海基金的角度讲,不存在层层审批的问题。但从被投目标企业的角度出发,投资项目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些审批,比如投的若是一个国有企业,其需要国资委的批文,投的若是中外合资企业,其需要商务部(局)的审批,这些我们都需要相应配合。”

  谈及渤海基金的人事和机制,不得不提的是基金管理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欧巍的离职事件。欧巍曾为新桥投资的董事总经理,此前有着15年的产业投资与投资银行经验。2006年底基金挂牌时,经中银国际方推荐加入渤海基金管理公司的欧巍,是当时的总经理。然而一年半之后,这位元老级人物的黯然离去,市场纷纷开始猜测背后的原因。记者听闻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管理团队与当地政府、基金出资人之间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使得习惯于纯商业运作环境的欧巍困于协调,在走之前欧巍曾提出一个改革方案,主要涉及投资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包括允许管理层跟投项目等,但最终方案未与股东达成一致。另一种说法是,欧巍对于金融领域的投资有着特殊偏好,但是一来金融股权投资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关键在于博上市不上市,走关系路线,股东一直不太认可,二来其所投资的金融项目给的PE过高,后来市场环境不好,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后者说法在监管层人士口中得到了印证,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曾公开表示,欧巍是位很优秀的投资人,但是他想参股国内的证券业的同时,低估了金融监管部门对市场准入的限制。

  石磊评价道:“对此我们不作评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渤海基金始终是在李礼辉董事长带领的董事会的领导下,聘任专业管理团队,在这样的一个结构下,走过这两年的发展历程。从这个角度讲,公司整个的经营方向和思想始终是一致的。同时,公司的专业团队也是稳定地,例如现有投委会80%的成员都从基金成立就已加入公司。人员的调整并没有影响投资策略的连续性,投资节奏的调整则是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来做出的。”

打印 】【 收藏 】【 推荐

相关阅读:

·暂无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