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投业成长中的烦恼 民间LP资源仍有待激活
<< 八百客详解Sierra Ventures等1700万美元风险投资 | 风投紧盯知识创新项目 批量挖掘高价值目标企业 >>
发布者:[Venture Capital] TAGs:[]
风投与创业者还需磨合 风投寻找好的项目,创业者寻找资金。在情投意合之前,难免要经历一段颇为痛苦的磨合期来进行互相了解。 在第十一届风险投资论坛上,一位创业者向台上的风投明星发问:为何多次发出的项目说明书都石沉大海、杳无回音,难道这是风投行业中的“潜规则”?这一问题居然引来全场一片掌声。 而台上的风投机构们面对这个问题同样牢骚满腹。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邓峰表示此举实属无奈:“每天都收到200多封邮件,而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多也只有十几个小时,能看完已经很不容易。偶尔回复告知‘该项目不好’,对方很快又发邮件来问‘哪里不好’,一来二往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你们不必把项目书都发给邓峰,”在场的另一位投资人打趣道。他建议需要寻求资金的创业者们不必只把目光盯在几个知名的风投机构上,“要先对你要接触的风投有一定的认识,不同的风投对不同的行业和投资人有不同的兴趣偏好。另外,可以找第三方的咨询公司,他们先对你的项目做分析,再推荐给他们认为适合的风投公司,这样更容易获得机会。” 民间LP资源有待激活 在江浙、珠三角等民间资本充裕的地区,活跃着一批由民营企业家出资设立的创投基金。例如温州东海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就是由温州乐清8家民营企业和1名自然人联合成立,首期资金规模就达到5亿元之巨。 “这些人承担风险能力是最高的,即使是九死一生,他们也愿意投资。”辜胜阻呼吁完善天使投资机制,释放民间资本的投资能量。“美国从1996年开始,由天使投资人投资的创业企业的数量以每年35%的速率增长,总计增长率为236%。我认为中国有大量的天使投资人、财富的拥有者,只要有好的天使投资的机制,他们承担风险能力是最高的,应该让这些人参与到创新型企业的投资中。” 据《2008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来源于本土机构的新募集资本中,个人的风险资本比例最高,达到总金额的34.72%,远高于去年的14.82%。个人出资主要来自一些民间较为富裕的民营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的个体资金虽然总体规模偏小,但数量大、经营灵活,偏爱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已成为近年来本土创投基金重要的资本来源。 风投行业受人才瓶颈牵制 中国的风投产业在十年前起步,在最近三四年间兴起,在风投行业规模几何式增长的同时,如何才能保证足够多的专业人才支撑行业发展。 广东风险投资集团董事长何国杰表示对此并不担心,他认为只要行业有前途,该行业人才的成长就很快。“改革开放初期,几乎没有有文化的人,大家都是一个水平上的。所以我从不为人才的问题发愁,只要这个行业的前景乐观,就会调动人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裨益丰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菊香也深有体会:“在北京大学举办首届私募股权班的时候,本来招几十人,结果报名那天,我走到交流中心的门口看到黑压压的一片——来了两百多人,不管是GP还是LP,学习的热情确实是空前的。一直到现在开了十几个班,学生有一千多人,来自于各行各业、境内境外。”
相关阅读:
|
|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