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会员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险投资大事记 > 3700万美元风险投资让智芯陷入困境?

3700万美元风险投资让智芯陷入困境?

2011年01月10日 02:51
<< 驴妈妈获花桥基金及道杰资本第二轮千万元风投  | 经纬中国两周闪婚华康保险 完成4500万美元注资  >>
发布者:[Venture Capital]  TAGs:[]  
字体:    
“现在智芯基本没什么业务了,情况很糟糕。”4月26日,智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芯科技)一位员工对记者表示。

  当天,本报刊登的《智芯科技连番震荡》一文,报道了这间国内首家IC设计服务企业在引入风险投资后,不到一年半时间里连换两任CEO的境况。

  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在上任月余的CEO谢弘辉挂冠离去之前,智芯科技创始人之一、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润上华)董事会主席陈正宇,已悄悄卸下智芯科技董事长的头衔,仅保留董事的身份。

  “我觉得很可惜。”4月26日晚,身在美国的智芯科技前任CEO李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芯片设计服务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有很大增长潜力,智芯科技“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和教训”。

  与此同时,一些曾参与智芯科技创建却中途离开的“老员工”们,也开始陆续向记者吐露心声。在多方的描述中,一幅智芯科技发展的轨迹图逐渐清晰地展现出来。

  50万美金起家

  “智芯的灾难,可以说是从获得那3700万美金开始的。”在一位智芯科技前员工看来,这原本是一家朝气蓬勃,很有前途的企业。

  据该员工回忆,智芯科技的创业团队一共有5人:华润上华董事长陈正宇、原华润上华副总余楚荣、入行多年的赵一尘、张立新,以及海外留学归来的杨裕兴。

  在这五个人中,出资最多的陈正宇担任董事长,余楚荣担任总经理,赵一尘管技术工程,张立新负责市场销售,而杨裕兴则主抓内部事务。

  2001年,怀揣梦想的他们,聚集在上海漕河泾工业区宜山路一间380平米的办公室里,开始了中国半导体设计服务的创业之旅。

  当时,他们发现,系统级芯片(SoC)的出现,使得芯片从设计到样片的整个过程越来越复杂,集成电路(IC)设计服务公司,在大陆将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

  而所谓IC设计服务,是从IC设计分离出来的一种新业务,其客户是各种各样的IC设计公司、系统集成厂商和IDM厂商。由于IC设计当时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所以瞄准IC设计服务的智芯科技,首当其冲地成为了中国内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事实上,“当时台湾已经有类似的公司”。上述离职员工表示,智芯科技成立伊始,公司上下的想法都很简单,那就是拷贝台湾同类企业的模式。

  该人士称,2002年4月,智芯有了第一个工程师,随后,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截至2002年12月,智芯科技的销售额竟超过80万美金,这让管理层大喜过望。

  紧接着,智芯科技搬出了380平米的办公室,搬进一层拥有1800平米面积的写字楼。

  两笔意外“财富”

  在乔迁新居的同时,几家国际风险投资商瞄上了业绩增长迅速的智芯科技。

  2002年底,美国华登国际、怡和创投、新加坡祥峰投资和美国梧桐投资,一下子为智芯科技注入1200万美元。

  “这笔钱,当时计划两个用途:一是用来做技术提升,再一个就是扩大公司规模。”该员工回忆,公司最初的预想是融资二三百万美元,没想到最后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有这么多钱,我们也觉得意外,但是当时的想法总是钱越多越好”。

  有了资本的一臂之力,2003年智芯科技的营业额达到460万美金,比2002年增长了4倍。

  看到公司发展这么快,董事会萌发了去纳斯达克上市的念头。而为了包装企业上市,董事会开始考虑从美国聘请一个可以说服美国投资者的团队。

  后来,他们找到了时任美国新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思科技)高级副总裁和设计应用事业部总经理的李槐。

  李槐是美籍华人,在硅谷享有一定声誉。加盟新思科技前,他还曾担任过美国Cadence公司Spectrum Service部门副总裁,以及Cadence公司设计服务部总经理。而Cadence正是全球首家提出IC设计服务概念的企业。

  据该员工透露,对于李槐,董事会主要考虑了三个原因:第一,他是华人,比较容易沟通;第二,李槐在美国IC业享有盛名;第三,他与智芯科技董事长陈正宇相识多年,“知根知底”。

  李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愿意到中国,一方面是看好国内IC设计服务的市场潜力和产业环境;另一方面就是他与智芯科技的股东方之一――华登国际的老板――就IC设计服务的商业模式达成了共识。

  在华登国际表示愿意说服其他股东再次注资2500万美金后,李槐辞去了美国的高薪工作,抱着创业的心情,来到智芯科技,而且,还从硅谷带回一个15人的技术研发团队。

  2003年底,原来投资智芯科技的四家风险投资商,联合欧洲最大投资公司3i集团,再次为智芯科技注入2500万美金。他们同时协商,继续任命陈正宇为公司董事长。

  此时,智芯科技的原创业团队所拥有的股份已经被大大稀释了。

  纳斯达克空想

  当时,各方都认为,有了钱,又有了人,智芯科技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但未曾想,事与愿违。

  “智芯的灾难就从这里开始。”该智芯科技前员工称,在李槐上任的一年时间里,几乎每个季度都会进行一次组织调整。

  “基于我自己主观意愿的调整只有一次,是在2004年9月。”李槐委屈地对记者表示,“2004年9月到2005年3月发生的一切变动,都是董事会的意思。”

  据李槐透露,来智芯科技前,他曾向投资方提交过一份商业计划书,上面写着他对发展IC设计服务商业模式的看法。

  李认为,随着人力成本的攀升,美国的设计服务公司已经逐渐失去优势,而中国具有廉价并且优质的人力资本。此外,日、欧、美等地的客户要求使用微米技术,这种高端技术带来的市场利润是中国本土市场的4倍-5倍。因此公司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用中国低成本的人力优势重点吸引欧美客户。

  此外,他还认为,使用微米技术的芯片设计服务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用户往往比较谨慎,发展客户需要一定耐心,因此,2年-3年的亏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为何当初我要2500万美金这么多钱的原因。”李槐说。

  “没想到过来以后就不一样了。”李槐坚持认为,自己身为CEO,315.cn,有权也有责对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组织架构做出调整,如把一些不赚钱的服务项目淘汰掉,但是却遭遇了来自董事会的强大阻力。

  上述离职员工则称,李槐并不了解中国市场,雅诗兰黛,也不理解智芯科技最初想达成的商业模式,即必须先巩固好中国市场,才能放心发展海外。于是,李槐和本土创业团队产生了冲突。而此时,董事会内部也分成两派,分别支持一方。在两股力量的博弈下,李槐自己最终也失去调整的方向。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李槐任智芯科技CEO的初衷和董事会聘请他的目的,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李槐带着创业的心态,希望能够在中国实践自己的商业梦想;另一方面,智芯科技董事会只是希望其在融资、高科技研发等方面发挥优势。而在奔赴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好想象下掩盖的这一矛盾,显然为后来的争执埋下了隐患。

  “芯片设计服务不是短期就能套现的行业,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李槐对记者表示。而这正是芯片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建忠对记者表示,中国IC设计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多为中小企业,总体实力偏弱,青岛特产,在国内尚未形成有效融资机制的情况下,吸引境外资金就成为他们融资的主要手段。

  “海归的经验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有用。”上述智芯科技离职员工认为,到海外寻找职业经理人本身并没有错,但往往很难找对人。同时,李槐也认为,自己不了解中国商业文化,这也是其陷入人事纷争的重要原因。 

打印 】【 收藏 】【 推荐

相关阅读:

·暂无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2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1684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中国互联网学会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