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际、有取舍:美团点评上市后的新征程

2018-10-24 08:44:35

上个月刚品尝到上市喜悦的美团点评,正经历着一个“难熬”的10月份。上市后披露的首份财报虽然十分亮眼——2018年上半年,美团点评营业收入、GMV(交易金额)等核心数据同比大幅增长,但依旧难抵全球股价普遍下滑的现实。

在这个月里,美团点评的最大同行——“阿里系”将饿了么和口碑合并成立为一家新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消息,正式“官宣”落地。这或许让美团点评这家成立已8年、国内最大的服务业电子商务平台,也感觉到了一丝压力。

两大国际投行力挺美团

对于美团点评而言,赴港上市或许只是一个新起点。回顾1个月前的9月20日,彼时在经历校内网(现“人人网”)、饭否两次创业后的王兴,第一次体验到上市敲钟的喜悦。

美团点评上市首日开盘上涨5.65%,报于72.90港元/股,总市值超4000亿港元,超越京东和小米集团。然而,受资本市场下行等因素的影响,美团点评股价持续面临承压。

10月12日,美团点评IPO后维持价格的绿鞋机制(超额配售权)宣布失效。同日,阿里巴巴宣布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由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合并而成。此举被外界称为直接“对标”美团,阿里与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全方位打响。

外界此前解读阿里的新动作使得美团股价下跌,但截至10月22日收盘,美团点评涨幅6.36%,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

一边是短期内股价承压、外部“强敌环视”,一边却又是美团点评自身持续向好的业绩预期,到底该如何选择?近期,国际两大知名投行给出了各自的判断。

摩根大通日前发布了关于美团点评的研究报告。报告称,美团点评是中国本土消费市场的领导者,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调至90港元/股。这一价格较美团点评发行价高出近30%,较当前股价高出6成。

摩根大通在报告中指出,“尽管由于近期中国互联网市场普遍低迷以及面对阿里巴巴的竞争,美团点评的股价有所波动,但我们相信,美团点评的股价在12个月内和未来的3-5年都可能出现上涨。”

另一家国际投行高盛则砸下了真金白银。据美团点评10月14日提交港交所的文件显示,高盛以稳定价格经办人的身份买入美团点评约7200万股股票,买入价格在58.35港元/股至69港元/股之间,总价超42亿港元。

那么,这两大国际投行积极看多美团点评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场志在必得的硬仗?

摩根大通在报告中称,“鉴于美团点评巨大的目标市场、较低的本地消费渗透率和本地消费市场的领导地位等优势,我们认为美团点评为投资者提供了长期资本增值的潜力”。

报告还提到,美团点评的目标市场比百度大8倍、比腾讯大6倍,市场空间巨大。但与此同时,市场渗透率仍具有很大提升空间,2017年,广告、电子商务、游戏的渗透率分别为56%、15%、14%,而美团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领导者,目前在线渗透率仅为11%。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生活服务行业的规模为人民币18.4万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人民币33.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0.2%;而生活服务电子商务行业的规模在2017年为人民币2.71万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至人民币8.0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9.8%。

上述资料显示,2017年,生活服务行业的在线渗透率仅为14.7%,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4.2%。相关人士分析称,生活服务电子商务行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增量空间,每年有接近1万亿元的新增市场规模,未来可期。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表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阿里将竭尽所能赢得这场战斗。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阿里不仅会投入资金,还会投入技术等资源,帮助口碑和饿了么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和地位。

“阿里系”一直在加快对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布局,曾投资易果生鲜、收购盒马鲜生、全力扶植淘票票以及将百度外卖更名为饿了么星选,发力高端餐饮外卖等,无不显示出“阿里系”对美团点评的步步紧逼,以及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志在必得。

然而,近期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到店餐饮及服务行业App用户规模已近5亿人。调研中发现,超过8成的用户习惯通过美团或大众点评进行到店服务消费信息决策。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机构Trustdata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以59%的市场交易额领跑全行业。同时,美团点评独立APP用户黏性持续走高,而饿了么及百度外卖用户黏性相对较低。美团点评外卖商家DAU(日活跃用户数量)领先于饿了么和百度外卖。

上述数据都显示出美团点评在当前存量市场中所具备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美团点评在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最大的竞争利器则是它的“Food+超级平台”战略。

“Food+超级平台”的强协同效应

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在当前生活服务电子商务行业的市场格局下,简单的流量、资本投入已难以改变市场格局,需构建一个生态平台和全品类的超级平台。

摩根大通的报告指出,互补的业务和商业模式构成,使美团点评具备交叉协同的强大效应,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庞大的网上用户群还在不断地拓展,以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结构成本优势等,也成为美团点评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美团点评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餐饮外卖”“到店餐饮”等高频交易带动低频交易,将核心品类用户顺利地导流至其他业务部门——到店、酒店和旅游、生鲜零售和网约车等,形成平台的协同效应。由“吃”这一核心业务品类,有逻辑地延伸到“吃喝玩乐行”等多品类协同运作。

这一商业模式,已相继在美团点评部分业务中“开花结果”。2017年,美团点评超过80%的酒店预订新增交易用户及约74%的其他生活服务新增交易用户是从餐饮外卖和到店餐饮两个核心品类交易用户转化而来。

财报显示,美团点评2018年上半年到店及酒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8.10亿元,同比增长44.14%;毛利由2017年同期的42亿元增长至2018年上半年的61亿元,增幅达45.2%;国内酒店间夜量较2017年上半年同期增长49%。

美团点评的业务品类在持续扩展着,构成了“Food+超级平台”的生态圈,截图来源:美团点评招股书

2017年,美团点评相继推出美团打车、美团跑腿、小象生鲜和榛果民宿等,进军试点网约车、同城快送、新零售和短租等领域;2018年4月,美团点评收购摩拜单车。相关业内人士称,美团点评每一步业务扩张都有着它自身的演进逻辑所在,并不鲁莽。

此前,美团点评在进军网约车市场时,刚上线上海地区没多久便拿下了上海网约车市场1/3的份额。尽管如此,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也还是表示,“美团点评不会再拓展网约车市场”。

“对我们来说,同时运作多个业务,所以我们需要评估,在任何一些点不同业务的机会和资源投入产出比,会优先考虑产出比更高的领域。”王慧文曾如此解释。

今年9月底,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学恒在一份研报中表示,“美团是个有矛盾、有统一的企业:边际很远,而知缓急;目标很多,而知取舍;梦想很大,而知先后。我们以‘无边际、有取舍’六个字来概括公司一路走来的过去,和即将迎接的明天”。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